冷鏈物流需從冷庫、運輸設備、操作規程、監測系統、人員操作、應急管理六大方面進行安全檢查,具體內容如下:
一、冷庫檢查
資質與備案
確認冷庫是否具備合法經營資質,第三方冷庫是否完成備案。
溫度控制
檢查是否配備溫度監測設備,能否定期測定并記錄冷凍冷藏食品溫度。
測試溫度分布特性,確定適宜貨物存放的安全位置及區域。
貨物管理
確認是否接受無“兩證明一報告”(檢驗 檢 疫證明、消毒證明、核酸檢測報告)和追溯信息的貨物。
檢查貨物是否按標準或標簽標識要求貯存,避免交叉污染或變質。
環境衛生
檢查冷庫及從業人員是否落實清潔、消毒、通風、個人防護等防疫措施,是否存在衛生死角。
二、運輸設備檢查
冷藏車/冷藏箱
箱體完整性:檢查箱體是否有破損、變形,密封條是否完好,門鎖是否牢固。
制冷系統:測試冷機組運轉及制冷情況,觀察機油、壓縮機油面、制冷劑儲量(液面需在觀察鏡1/2以上)。
溫度記錄:檢查溫度記錄器是否正常工作,記錄曲線是否清晰,實際溫度與設定溫度是否一致。
通風與空氣交換
確認新鮮空氣交換窗位置正確(冷凍箱關閉,保鮮箱按要求開度)。
預冷與裝載
裝貨前需預冷30-60分鐘,去除箱內余熱和濕氣。
監督貨物裝載,確保箱內四周和冷機周圍有足夠空間(貨物與前板距離6-8厘米,頂板與貨物距離20厘米以上),底板建議加裝通風槽或使用托盤。
三、操作規程檢查
規程與驗證
要求企業提供冷鏈操作規程、驗證報告、冷鏈小組任命書等文件。
讓相關崗位人員現場演示冷鏈操作(如保溫箱裝箱、溫度記錄數據提取等),驗證過程是否有糾偏,是否符合GSP(藥品經營質量管理規范)要求。
常見問題
測試現場收不到報警短信、監測系統斷電無報警、報警期間數據記錄間隔不足(需至少每2分鐘記錄一次)。
原因:系統驗證不完善、報警電話卡余額不足、未配置供電中斷報警模塊、數據記錄間隔固定未根據超溫調整。
四、監測系統檢查
功能測試
確認系統是否具備實時監測、歷史查詢、報警管理(聲光+短信報警)、斷電報警(短信)、超標期間數據至少每2分鐘記錄一次等功能。
數據核對
導出溫濕度監測系統報警記錄,與冷鏈運輸單逐一核對到貨溫度、啟運時間、抵達時間是否一致。
檢查報警期間數據記錄是否完整,是否有報警處理及處理結果記錄痕跡。
五、人員操作檢查
提問驗證
隨機抽取驗證小組人員提問,如驗證測點布置數量、GSP布點要求、風險區域位置等。
確認操作人員是否參與驗證過程,能否描述驗證過程及糾偏處理。
培訓與糾偏
企業需組織崗位人員培訓驗證方案、操作規程及驗證原理,實時監控驗證過程,及時糾偏并確認結果。
六、應急管理檢查
應急預案
檢查企業是否制定冷鏈斷裂、設備故障等應急預案,如備用車輛、維修工具箱、備用路線等。
應急演練
確認企業是否定期組織應急演練,確保人員熟悉應急流程,減少損失。